去(2022)年10月21日,兩名台灣女性空服員在荷蘭外站遭受同組的本國籍男性機師言語性騷擾。
大家談分家的事,杜進才和拉惹勒南一直不肯簽名。中午12時,李光耀在新加坡電視臺會見記者。

他說:「新加坡直到最近,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東姑‧阿都‧拉曼謹啟 李光耀說,他離開首相官邸時,遇見陳修信。所以,當雙方都決定彼此受夠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們拉回去。東姑說,這問題李光耀得自己處理。而且,我也不十分肯定,我們為確保生存推行的事物的必要性。
午後,李光耀再去見東姑,東姑拒絕見杜進才和拉惹勒南。回到新加坡之家,李光耀將東姑的信交給杜進才。德國防長皮斯托利斯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宣佈,繼2021年的部署後,德國將於2024年再次向南海派遣一艘護衛艦和一艘補給船,作為航行自由演習的一部分。
」 歐盟在印太的安全影響仍然「有限」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的講話中承認,「歐洲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視為一個區域外的行為體,對印太、亞洲的區域安全動態影響有限。分析家們認為,歐洲的參與可以從低調並且低爭議的合作形式中獲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香格里拉對話上說,歐洲和亞洲在彼此的安全中有著「直接的利益關係」。她說,歐盟認為自己是一個重要的安全行為者,尤其是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然而,東協及其成員國仍然認為歐盟主要是一個市場力量和重要的經濟行為體,而不是該地區的安全行為體。
據美媒報導,美國本希望促成美中防長在論壇期間會面,但中國拒絕了美方的會晤請求。安全合作是歐盟與東協於2020年批准的戰略夥伴關係的支柱之一。

」 與此同時,波瑞爾表示,一些歐洲國家「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我們希望發展這種能力,成為一個『智慧型推動者』,致力於共同安全。」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問題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表示,在東南亞,針對該地區「精英階層」的意見調查顯示,人們信任歐盟能維護國際法,並將歐盟看作是安全夥伴。包括德國、法國在內的幾個歐洲國家在南中國海進行了航行自由演習,這被視為對中國領海主張的回應。中方拒絕與美方單獨會晤,但選擇與歐洲對話 中國防長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警告,任何試圖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做法都會得到軍事回應,中國「不畏懼任何對手,也不管付出多大代價。
多年來一直是東協防長擴大會成員的中國和俄羅斯,都反對更多西方民主國家加入地區框架,而印度可能也是這樣的態度。」 布魯塞爾的歐盟事務評論員莎達(Shada Islam)對DW表示,大多數亞洲國家知道歐盟不會成為一個像美國、中國一樣的真正的安全行為體,「而且他們不希望這種情況很快發生」。」 中國在南中國海與多個東南亞國家存在主權爭端。週六(6月3日),在香格里拉對話進行之際,美國印太司令部宣佈,美國海軍驅逐艦「鍾雲號」(USS Chung-Hoon)在通過台灣海峽時險些與一艘中國海軍艦艇發生碰撞,「鍾雲號」不得不改變航向,以避免相撞。
歐洲官員們也被排除在區域主導論壇東協防長擴大會(ADMM-Plus)以外。我們不是一個典型的軍事聯盟。

安全合作是區域夥伴關係的關鍵 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海杜克(Felix Heiduk)表示,歐盟在印太的參與度「儘管起點很低,但正在緩慢而堅定地增加。文:David Hutt 歐洲高級國防官員利用上週末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頂級安全論壇,闡述了他們更多參與印太地區安全的願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正在尋求制定一個有凝聚力的回應。不過,這位中國防長確實坐下來與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ius)等歐洲官員進行了會談。目前,歐盟、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加入申請仍是未決狀態,不過法國和英國今年將參加東協防長擴大會的幾個專家工作組,這些工作組是較低階的討論平台。倫敦東北大學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助理教授陳雪晨(音,Xuechen Chen)告訴DW,歐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加入東協防長擴大會。「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沒有所謂的事不關己。另外,南中國海的主權歸屬以及北京的戰略野心也導致地區緊張不斷。
」 還有一個實際問題,使歐盟的介入更困難。李尚福沒有與美國防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在新加坡單獨會晤。
我們也沒有第六、第七艦隊要部署在印太地區。然而,這種低調限制了歐洲在亞洲正式安全平台的參與度。
歐盟最近才被允許參加年度東亞峰會,這是印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對話論壇。歐盟已經與越南簽署了防務協議,目前正在與該地區其他國家就夥伴關係和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另外10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平均分配給所有地區,各有兩年任期,每年重新選出5國更替。就像歐洲某國代表向韓國駐聯合國大使黃浚局說的:「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與原則,就不可能與所有人成為朋友。俄羅斯的盟國白羅斯則被拒於門外。首爾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申範植接受CBS廣播訪問時表示,從這次選舉結果可以看出韓國在國際地位的提升,加上日本也在非常任理事國中,可望在美日韓合作下,對北韓飛彈及核問題等議題加大壓力,促使聯合國強化應對。
聯合國安理會由15個成員國擔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及俄羅斯為無任期限制的常任理事國,其餘10個非常任理事國有兩年任期限制,每年會選出5國更替。新獲選從2024年起擔任兩年非常任理事國是阿爾及利亞、蓋亞那、獅子山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及韓國,其中韓國為第3次當選,預期將與任期至2024年底的日本及常任理事國美國,在明年一年內密切配合應對北韓核問題。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參選非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必須在出席選舉的國家中獲得2/3同意票才能當選,韓國這次得票遠遠超過門檻。
《韓聯社》報導指出,韓國先前因非理事國,安理會召開北韓武力挑釁等相關會議時,只能以利害當事國身分參與討論環節及部分公開會議,對最終決議影響有限。」從這次投票多少也能看出韓國未來在安理會就北韓相關提案可能面臨的阻力。
而在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偏袒下,近年安理會針對北韓的進一步制裁提案都未能通過。從180這個票數就能看出來。」 阿爾及利亞與獅子山將代表非洲,韓國代表亞洲太平洋地區,蓋亞那代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駐聯合國主任夏邦諾(Louis Charbonneau)說:「今天的大會表決顯示了聯合國選舉中的競爭何以重要…聯合國成員國無疑認定,白羅斯在國內嚴重侵犯人權、替俄羅斯掩飾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因此沒有資格在安理會這個重要的人權捍衛機構服務。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另外5個現任非常任理事國為厄瓜多、日本、馬爾他、莫三比克和瑞士。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聯合國安理會大會在不記名投票中以153票贊成、38票反對的結果,選出斯洛維尼亞為代表東歐地區的非常任理事國,角逐同一席位的白羅斯落選。這5個新的非常任理事國將取代阿爾巴尼亞、巴西、加彭、迦納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聯合國安理會新選5非常任理事國,斯洛維尼亞擊退白羅斯 阿爾及利亞、蓋亞那、獅子山共和國、韓國和斯洛維尼亞6日獲選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自2024年元旦起算,任期兩年。梨花女子大學北韓學系教授朴元坤表示,雖然安理會現在未能完全發揮功能,但聯合國實際上是現存唯一的多邊合作體系,當選理事國對處理各種國際懸案整體而言有相當意義,「我國未來應會與美日等國合作,積極提出北韓核問題的違法性,並就中、俄不向北韓問責的問題提出質疑」。